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正文
中卫市中宁县深化医疗改革打造县域健康惠民新样板
2025-03-25 17:37: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近年来,中宁县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聚焦“强基础、优服务、提效能、惠民生”目标,通过系统性重塑、机制创新、智慧化赋能,不断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和公立医院发展活力,探索形成县域医疗改革“中宁经验”。

医疗健康信息管理中心  

  针对县域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的突出问题,中宁县打造“一体两翼”医疗资源布局,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统筹整合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及12家乡镇卫生院资源,构建“1+2+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统一管理、技术下沉、设备共享,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8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到67%。在中医药服务领域,中宁县开创“院企+”合作模式,建成枸杞康养中心、中医制剂室及县中医医院第二门诊,形成“家门口的中医药健康圈”。如今,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覆盖率达100%,80%的村卫生室可规范开展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中医药服务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为破解基层“接不住”、患者“往上跑”的困境,中宁县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依托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诊断中心,2024年累计完成远程诊断服务6.1万例,其中远程B超280例,让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诊断服务。

远程心电诊断中心 

  “我们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调整确定绩效工资增量,将公立医院薪酬中稳定收入比例提升至72%,医务人员人均薪酬增长12%。2024年全县医疗收入实现3.39亿元,同比增长11.4%,医务人员服务病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幅提升。同时,全面推行付费方式改革,推动医疗行为从规模扩张向提质控费转变,并完成医保移动支付和人脸识别系统建设,真正实现诊间结算,有效缓解了患者就医‘排长队’的问题。”中宁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罗永平说,他们整合县域23所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中宁县医疗健康总院,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县医疗健康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保服务、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后勤供应保障6个管理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实现人员、资金、业务、信息、药械“五统一”管理。

  同时,中宁县大力实施重点专科“攀峰计划”,聚焦县域疾病谱,建成自治区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重点专科7个,针对性提升薄弱专科4个。同步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设中宁县医共体平台五大中心,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IS系统建设、网络安全建设,实现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电子病历规范率98.58%,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服务,破解基层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瓶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诊间结算 

  依托改革项目,中宁县培训临床学科人才140余人,柔性引进区内外专家团队10支,通过“传帮带”培养专业人才130余人,指导开展新技术59项,全县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54%,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以“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目标,中宁县组建11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师55名。2024年全人群签约率达62%,重点人群签约率82%,残疾、失能等特殊群体实现全覆盖。同时,健全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成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和县中医医院、石空、鸣沙、徐套、大战场、渠口6个急救分站,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15公里半径急救医疗圈,有效保障院前急救基本需求。

  为改善就医体验,中宁县在县级医院开设午间、夜间儿科门诊,实行专家弹性排班;节假日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对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群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门诊大厅增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候诊区配备健康知识互动屏和便民服务箱,手机端实时推送检查检验报告,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作者】:全媒体记者 谭勋泽 吴磊 徐峥 文/图

【编辑】:宋艳萍

【责任编辑】: 闪明强

【监制】:

【稿件来源】:中卫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