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正文
"青蓝计划”为区域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
2025-10-20 10:37: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沙坡头区秉持“人才强则区域强”理念,面对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断层、年轻人才成长缓慢的现实难题,深入实施“青蓝计划”,以“老带新、师带徒”为核心抓手,通过精准施策、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构建起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为让“青蓝计划”贴合实际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精准滴灌”,沙坡头区对农业领域懂田间管理的农技员、医疗系统善临床诊疗的医师、教育战线精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全面摸底,梳理人才专业特长,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同时,沙坡头区对年轻技术人员的能力短板与成长诉求进行调研,形成“需求清单”,推行师徒“双向选择”结对,老专业技术人员依据特长“认”徒弟,年轻人才结合需求“选”师父,累计结成270余对师徒。

  “要根据蔬菜生长期灵活调整水肥管理方案……”在中卫市三芳果蔬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农技员张丽娟认真在笔记本上记下师父朱学玲的叮嘱。作为沙坡头区“青蓝计划”结对师徒,张丽娟和朱学玲共同制定“1年入门、2年独立、3年成骨干”的阶梯目标,明确掌握各阶段学习重点,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学习各类蔬果的种植特点与技术难点,在实际种植中收获成长。

  在农业领域,农技员手把手传授土壤检测、病虫害防治等农技知识,现场答疑解惑;在教育领域,老教师与徒弟“同上一节课”,从备课到授课全程指导,通过“汇报课”检验成效;在医疗系统,医师与徒弟同坐诊、共手术,利用病例分析、手术带教、复盘研讨提升年轻医师实操能力。“在学校的学习大多是纸上谈兵,跟着师父辛军一起坐诊,我才懂得如何通过具体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年轻医师杜党感叹道,有许多患者症状类似病因却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临床思维制订不同的诊疗方案,而这些知识经验都是通过师父“手把手”教学才获得的。

  沙坡头区通过聚焦各领域工作场景,搭建多元化实战平台,让年轻人才在“干中学、学中练”。截至目前,20名农业领域年轻技术人员经实操打磨,已能独立开展农技推广;中西医科、微创外科等5个学科的30余名医生,在临床实战中实现诊疗能力跨越式提升;100余名年轻教师借“师徒同课”等方式获得提升,课堂质量与育人效果显著优化。

  长效机制是人才培养持续见效的关键。为破解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的难题,沙坡头区构建“监督—激励—优化”闭环机制,为“青蓝计划”保驾护航。一方面,沙坡头区将师徒结对效果与个人评优评先、晋升职级直接挂钩,通过评估徒弟农技推广效果、诊疗满意度、教学成绩等方面业务提升确定带教成效,师父优先获得人才进修、项目申报机会,徒弟优先纳入“骨干库”;另一方面,建立动态优化机制,针对师徒结对中“带教时间不足”“学习主动性弱”等问题,及时督促师徒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让“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人才生态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