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徐套乡打麦水1800亩土地“喝”上充足水
2023-09-18 15:54: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蓄水池建好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干旱农作物缺水了。”中宁县徐套乡红柳村村民田兴平说。

  9月11日,红柳村5.31万立方米蓄水池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注水实验。随着蓄水池建设项目的完工,周边1800余亩土地终于“喝”上了充足水。

  记者了解到,打麦水属于“十一五”生态移民安置区,涉及徐套乡红柳村和李士村。近年来,该地区积极发展种植庭院经果林、玉米套种南瓜和红葱,全年至少需要供水量26万立方米左右,现有的供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打麦水的土地及经果林需要,水源成了制约农业发展和生产生活改善提质的重要因素。

  “打麦水现有一座3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其供水规模818公顷,红柳村在其灌溉范围内。”徐套乡党委书记黄建兵说,灌溉高峰期时,因灌溉水源不足,导致作物欠灌减产现象和抢水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灌溉纠纷很大。流转企业对流转土地供水能力的质疑,也直接导致了流转土地困难,农业发展缓慢。

  今年入夏以来,打麦水生态移民安置区农作物、经果林因高温天气导致缺水严重,灌溉用水“无处寻”的难题深深困扰着村民。

  “生产用水关系到农户种植收入,必须尽快解决。”黄建兵说。

  说干就干!徐套乡党委、红柳村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积极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新建蓄水池事宜。经过商讨确定了可行性方案。方案定下了,建设所需的资金、材料又成了新的难题。

  “面对新的难题,我们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争取资金400万元,乡政府向县财政申请资金148万元建设蓄水池项目。”红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忠说,他们通过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蓄水池项目选定于红柳村。

  据介绍,红柳村蓄水池建设项目包括新建蓄水池1座,容量5.31万立方米;泵房1座,面积66.33平方米;过沟防护1座及各类阀井10座等。

  “随着新建蓄水池的煮水验收,高效节水设施也将同步投入使用,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实现源头节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黄建兵说,徐套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加强乡域各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短板,以农村用水建设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饮水、灌溉等问题,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作者】:

【编辑】:田文俊

【责任编辑】: 李谕

【监制】:保永琴

【稿件来源】:中卫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