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仙草灵芝或生长在悬崖峭壁,或生长在深山老林,十分珍贵。但如今,沙坡头区东园镇瑞应村在温室大棚里也试种出了灵芝。
近日,记者走进瑞应村种植户鲍学义家的大棚内,只见一朵朵灵芝宛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长势喜人。今年44岁的鲍学义是个敢于冒险的人,也是瑞应村种植菌菇最早的一批人之一。
“我从1998年开始种植菌菇,现已26年了。原来种植平菇,现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开始探索灵芝、猴头菇、榆黄蘑等品种种植。”鲍学义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我种的灵芝和猴头菇虽然现在只有不到一千个菌袋,但我是村里第一个尝试种的,目前灵芝一公斤300多元,前景不错!”
种植户鲍学义察看灵芝长势
而在不远处的大棚里,瑞应村党支部书记李财和技术员鲍占录正探讨着菌菇出菇情况不佳的原因。
“瑞应村菌菇种植一直以平菇为主,但近年来价格并不稳定,价格低时一斤售价仅1至2元,为发展壮大菌菇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我们村去年到外地考察学习,今年利用合作社的大棚进行新品种试种,以达到示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李财指着大棚里一排排将出菇的菌棒说:“合作社现在试种了4种菌菇,其中灵芝2560袋、猴头菇1603袋、平菇3000余袋、榆黄菇12000余袋,预计月底出菇。”
记者了解到,瑞应村全村有5000多亩土地,有250多座大棚。菌菇产业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也让瑞应村摆脱了“空壳村”的现状。为做大做强菌菇产业,去年,瑞应村又以村合作社的形式建设了菌菇培育车间及菌菇冷藏车间,培育车间于去年3月6日正式投产,菌棒日产量达6000棒。
村党支部书记李财察看菌包出菇情况
“我们合作社今年为农户生产菌包已达到10万包。农户种植量比较大,村集体冷库也免费供农户使用,有自家存放不下的就在村集体的冷库里面存放,农户只交纳电费。”李财说,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瑞应村菌菇产业从最初的40余棚发展到目前的60余棚,尤其是带动移民户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瑞应村党组织也实现了从软弱涣散村到“4星级村”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