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坡头区滨河镇的办公楼内,党委书记梁舜杰的办公室里进出人员络绎不绝。这位“80后”书记安排工作思路清晰、果断干练。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亲身实践锻炼,很难适应这个岗位。”回顾起两年多的“墩苗”经历,梁舜杰说:“从机关到一线,基层的历练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正意义。”
2022年4月,梁舜杰主动申请到滨河镇任职。“刚接触乡镇工作时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抓工作,也不太会和群众沟通。”梁舜杰说,为了能快速融入,他主动向同事、向群众学习,提升处理矛盾、抓产业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的能力。
作为城中镇,滨河镇无可发展的农业产业,只能因地制宜发展其他产业。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到中卫市区体验消费,梁舜杰与镇干部一起走出去学习,思考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在基层工作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决不能以‘跳板’思想和‘过客’心理对待工作。”两年多来,梁舜杰坚持团结、务实、进取、争先的工作态度,齐头并进狠抓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各项工作。他带领干部积极接洽优质商企资源,成功打造了中卫万达商业综合体,充分发挥向阳步行街商圈党建品牌效应,组织策划举办了“向阳拾光——大漠风情”主题巡游等大型活动10余场(次)。面对物业管理不规范、“三无”小区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滨河镇探索建立了“红色物业联盟”管理机制,用两年时间实现了121个小区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做法成功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为解决市直机关年轻干部成长经历相对单一、对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群众工作本领不强等问题,中卫市克服编制少、干部资源紧缺等实际情况,先后从市直党政机关选派32名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科级年轻干部到乡镇或县直部门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基层锻炼中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90后”马小琴原是团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因政治素质过硬,被组织选派到沙坡头区委宣传部挂职副部长。
“刚听到挂职消息时,我很激动也很忐忑,因为有机会得到历练,但又怕经验缺乏,辜负组织重托。”马小琴说,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她从学业务知识、融入角色、闯思想关三个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能力。
“刚接手巡视整改工作,正好赶上自治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巡视沙坡头区,那时夜里做梦都在理台账、想对策。”马小琴说。
面对问题,马小琴积极向上寻求支持,向下推进整改争进度,数次对接协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巡视反馈立行立改问题整改。她说:“正是在这一项项工作中,我的沟通协调、统筹谋划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干工作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自2023年9月挂职以来,马小琴在意识形态、新闻宣传、巡视整改、国防教育等工作上补短板,在对沙坡头区11个乡镇、44个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工作上进行巡听旁听、巡察督察、互观互检的基础上,牵头修改完善了《沙坡头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实施细则》。
“我们坚持把实践作为历练年轻干部的最好课堂,针对干部特点,坚持‘小步快跑’与‘墩苗锻炼’相结合,推动多岗位、多职务交流锻炼,使年轻干部的经历更丰富、能力更扎实。”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介绍,中卫市立足事业发展需要,结合闽宁协作、中央定点帮扶等工作,大力推动年轻干部跨省区、跨市县、跨行业“双向交流”,岗位设置上突出重点产业和领域,灵活采用任职、挂职相结合的方式,让年轻干部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转换思路、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近三年,全市共双向交流处科级年轻干部206名。
中卫市坚持对“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结合调研考核、年度考核、干部考察等,定期对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对象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把表现优秀的吸收进来,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对表现特别优秀的予以重点关注、持续跟踪,确保视野内的培养对象既数量充足、又质量优良。
“对于年轻干部,既要‘厚爱’更要‘严管’。我们始终把严格教育管理贯彻培养全过程,结合考察谈话、日常调研等工作,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懂规矩、守纪律。”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陈思旭介绍,中卫市全面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体系,不断扎牢制度笼子。牢固树立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建立健全“调”“究”机制,先后对19名不敢担当、履职不力的干部予以免职。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提拔重用受处分干部50名,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