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点刚过,沙坡头区永康镇彩达村村民孙明庭如往常一样沿着家门口的水泥路,径直向前两年村里新修的文化广场走去。
“指定是找村里的大爷们唠嗑去了。”彩达村村监会主任冯玉瑞道。果不其然,在文化广场的凉亭里,孙明庭走过去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
漂亮的广场
“现在的路大变样了,出门很方便。水泥路、柏油路,平坦又干净。”人群中的孙明庭笑声爽朗。
一旁的李学兴也忆起往昔,感叹当下生活的美好:“咱农村是越来越好了!”
……
彩达村是上世纪80年代的吊庄移民村,来自西吉县、海原县、原州区等地的政策移民和自发移民在此定居,71岁的孙明庭便是最早的一批移民。他回忆道:“1985年刚搬来的时候,村里全是泥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鞋泥。”
时光悄然流转,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村民们齐心奋斗下,彩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昔的泥土路与石子路不见了,如今呈现在眼前的硬化主巷道宽阔平坦,310盏崭新的路灯如卫士般矗立在村里,照亮了村里的道路。自来水入户率100%,小卖部、医务室、理发店、快递超市、水果摊等一应俱全,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都得益于党的领导,共产党的好永远也说不完!没有这些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孙明庭说。
硬化的巷道
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交错,连接着千家万户。公交车、小汽车川流不息,带来便捷的出行和更多发展机遇。
彩达村的千亩苹果园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果实上,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以前村子交通闭塞,许多收购商都不愿意进来,想把东西卖出去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水泥路从农户家门口直通果园,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我们的苹果卖得越来越好了。”冯玉瑞说。
彩达村现有苹果7815亩,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余元。除苹果产业外,村里今年还探索林下经济,种植1500亩蒲公英,并引进设备制茶远销国外,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
如今,城市化生活进了农村,村民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晚饭后大家一起跳广场舞,又或是漫步在村间小路,享受美好的生活。
道路的畅通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在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一幅村美、民富、安居、乐业的新农村画卷缓缓展现在眼前。
来自广东的游客欧晓妹眼中满是惊喜与陶醉。她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有的只是宁静与质朴。我真正体验到了回归田园生活的美好。”
曾几何时,鸣沙村周边尽是荒地,道路崎岖难行。鸣沙村党支部书记杨生宝回忆起过去,感慨万千:“那时,大家的日子过得就像破麻袋,到处都是窟窿。”
鸣沙村临近沙坡头旅游景区,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大家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旅游业。
鸣沙村利用林地种植了苹果树、葡萄树、红枣等,村庄掩映在大片林间。枣树下,“西北溜达鸡”欢快地觅食;盐碱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动物互动区和沙滩摩托体验区,为游客带来了欢乐。
近几年,鸣沙村还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成果为基础,积极探索实施“驻村艺术家行动”,打造以制埙、剪纸等为特色的乡村生活体验区,吸引了有志于乡村发展的艺术家驻村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农村公路,贯通城乡,连接市场,撬动活力。数据显示,中卫市公路通车里程8965千米。全市39个乡镇,458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达,455个建制村通了客车,通客车率99.3%。
……
因路而行、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中卫市的交通巨变见证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人民生活的日益美好。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让乡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