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古老农谚,拉开了又一年硒砂瓜种植的序幕。4月8日,沙坡头区兴仁镇拓寨村,新栽的硒砂瓜苗整齐排列,覆盖的地膜在阳光下闪耀。记者了解到,中卫今年硒砂瓜种植面积43万亩,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去年,中卫硒砂瓜喜获丰收,总产量达110万吨,总产值18.37亿元,同比增长9.83亿元,瓜农户均增收10.65万元。“中卫硒砂瓜”品牌价值35.98亿元。
栽种瓜苗
拓寨村村民吴岩山,是见证硒砂瓜产业发展的老一代种植户。他回忆:“小时候听爷爷讲,这里常年干旱,祖辈们为了‘刨食’不断摸索,终于发现砂石间藏着的湿润秘密,开启了压砂种植的历史。”1983年,吴岩山还是个看瓜的孩子,他说:“父辈们种硒砂瓜,是一块一块垒砂石、一勺一勺浇水,产量虽不高,但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1994年,吴岩山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将种植面积从6亩扩大到18亩,正式踏上自己的硒砂瓜种植之路。第一年,瓜苗成活率低、产量不高,但他没有放弃,四处求经问学,逐渐掌握了种植窍门,西瓜一年比一年长得好。在像吴岩山这样几代瓜农的坚持下,硒砂瓜在这片戈壁滩扎下根,种植方式和技术不断迭代,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覆膜
后来,硒砂瓜被确定为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拔穷根”产业。从那时起,吴岩山等瓜农响应政策,扩大种植面积。去年7月,中卫硒砂瓜“中”字标正式发布,全市统一使用防伪溯源标识,实行“一瓜一贴、一年一印”。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还在育苗阶段就淘汰了市场接受度低的品种,严格遵循绿色、有机生产规程,保障了硒砂瓜的绝佳口感。
兴仁镇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李飞龙介绍:“今年,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们大力推广0.015mm厚度的加强地膜。相比以往的0.01mm地膜,它的保温保湿效果更好,而且更耐用,方便回收利用,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为充分发挥产地资源和“中国硒砂瓜之乡”品牌优势,今年中卫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硒砂瓜品质提升、品牌保护和农民增收。通过建立“产业联合社+小产区管理”运行机制,推行“八统一”措施,即统一生态布局、农业保险政策、生产技术规范、种子种苗供给、防伪溯源标识、品牌销售、衔接资金安排和信息化平台发布,完善了全产业链政策支撑体系,不断提升中卫硒砂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