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中卫:“两化一振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5-06-25 17:01: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中卫市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 ,以“五大工程” 为支点,创新构建“大规划 +多规合一”体系,通过市县融合定位、产业协同布局,整合枸杞溯源链、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域旅游IP等特色资源,初步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模式。

  过去,中卫各县区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今,市级统筹规划成效显著。中宁县建成宁夏首个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和首家物流仓储中心,开通“枸杞专线”,县域内当日采摘的鲜果,经冷处理包装后,次日就能送达消费者餐桌,大幅提高了果农收入。宁夏杞鑫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金忠对此深有感触,这一变化得益于中卫以“大规划”为引领,将“两化一振兴”融入“十五五”规划核心,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城乡发展体系。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中卫正高标准编制“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市县(区)协同,优化生产力布局,全力打造“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同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速推进,已覆盖超60%的行政村,有效规避了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沙坡头村就是规划引领下的典型范例。该村整合闲置土地,引入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民宿、非遗体验基地等新业态,村集体年收入增长30%。村民王新民高兴地说:“以前村里不少房子空着,现在改造成民宿后,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吸引了不少游客。”

  产业振兴是“两化一振兴”的核心支撑。中卫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小特产”向“大产业”的转变。在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质检站站长白婧向客商演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枸杞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信息。中宁县推动枸杞产业标准、绿色防控、质量检验检测、产品溯源四大体系深度融合,保障枸杞品质。目前,中宁枸杞年交易量达13万吨、交易额5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海原县,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连绵山地上风机旋转,光伏矩阵成片。华电、华润电力、中车集团等12家央企国企在此落地,建成新能源装机容量240万千瓦,2024年贡献税收1.82亿元。海兴开发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过“数字车间”“智能仓储”“智慧运维”三大系统升级,物流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30%,形成“主机制造——零部件配套——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文旅产业同样活力迸发。端午假期,沙坡头区旅游市场火热。来自兰州的游客王铮带着家人游玩后表示:“带孩子来沙坡头区玩了两天,还去金沙岛景区体验了特色烧烤,一家人都很开心。”沙坡头区构建“一核两带”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形成“A级景区+旅游拳头产品+乡村旅游示范点”三级旅游发展体系。大漠味集・向阳街从普通小巷变身融合大漠风情、古典韵味、现代都市、非遗的“网红”打卡地。

  为推动“两化一振兴”取得更大突破,中卫市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沙坡头区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500余套房屋、600余亩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海原县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八大体系”,推进“六权”改革和“四水四定”试点,探索生态经济共赢之路。

  从枸杞产业数字化升级,到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从乡村旅游兴起,到城乡规划协同推进,中卫正以“两化一振兴”为引领,走出一条工农互促、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将继续加强跨区域协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