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大漠长风劲 数字浪潮涌——中卫市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攻坚战稳步推进
2025-07-03 23:22: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借着好天气,我们目前千余人在项目现场加班加点施工,进度一周一个样。”近日,记着走进中金数据中卫零碳算力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项目负责人徐凤富边察看项目建设情况,边叮嘱工人注意安全。

  在中卫工业园区,加班加点赶进度的数字信息产业项目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中卫市以“六个攻坚战”为统领,在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近日出台的《中卫市奋力打好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的26万架数据中心标准机架、21万Pflops算力规模的目标,这不仅是一组冰冷的数字,更是中卫向数字经济进军的底气所在。值得一提的是,中卫创新性提出“新建数据中心100%使用绿电”的目标,通过实施绿电园区项目,在算力与电力之间架起了绿色低碳的桥梁。绿电园区一期2GW项目如期建成和二、三期项目的启动,展现了中卫在绿色算电协同发展上的前瞻布局。

  《方案》提出,今年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单向时延分别控制在8ms、14ms、18ms以内的目标,让中卫与东部经济重镇有望实现“数据同城化”。而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的建设和5G基站达到2900个的规划,则为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数据产业培育方面,《方案》也展现出了开放包容的姿态。从语料处理、数据标注等基础业务,到算法开发、模型训练等高端环节;从数据集成、合规认证等服务机构,到百度智能云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中卫正在构建完整的数据产业生态链。

  不仅如此,中卫市深谙数字经济的真谛在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工业领域,中卫也在探索“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次培育模式,提出今年力争达到55%的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走进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35.5米高的仓库内,随着后台仓管员发出出货指令,堆垛机、升降机纷纷“忙碌”起来,精准选取货位产品,有条不紊地完成出库工作……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画面正是数字化车间的生动写实。

  “这几年,公司十分重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通过在中控室远程操作,不仅能提高安全水平又能提升产品品质,产品稳定性持续提高,后续公司还会引进巡检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叉车等机器设备。”利安隆(中卫)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卢红伟说。

  同样,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也尤为亮眼。中卫不仅积极引进腾讯、智谱华章等龙头企业开展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更在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加速DeepSeek等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智慧校园、政务服务“数字人”等项目的建设,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获得感。这种“人工智能+”的赋能模式,正在成为驱动中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为加快融合发展,我们积极建立区市联动、政企协同、部门协调的推进机制,打破了行政壁垒。其中,帮办代办制度的推行,优化了营商环境;宁夏数字信息产业研究院的建强,夯实了人才支撑;即将设立的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活水。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都为中卫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制度活力。”市数据局副局长马振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