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为高额彩礼“降温” 为幸福婚姻“加分”——中卫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综述
2025-08-26 10:08: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卫市聚焦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自治提升、法治保障、婚俗改革、惠农增收、妇女关爱、青年新风“八项行动”,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农村结婚登记2774对,其中,认定“零彩礼”224对、“低彩礼”1373对,两类占比达57.5%,平均彩礼降至7.62万元,下降16.5%;重点治理地区海原县农村适龄青年结婚登记1115对,认定“零彩礼”86对、“低彩礼”459对,“零彩礼”“低彩礼”占比达48.9%。如今,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中卫乡村正逐步形成。

高位推动 四级联动:高额彩礼治理的“中卫力度”

  今年以来,中卫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纳入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学习内容,及时跟进学、融会贯通学,增强统筹推进、指导实践能力。建立市委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联动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凡是到基层调研走访必调研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此外,制定市县《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2025年任务清单》,梳理重点任务30项,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体系,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落空。

  今年5月20号,“南华山下缔良缘 新风路上践文明”海原县5.20移风易俗青年集体婚礼在县人民广场举办,12对新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在亲朋好友的共同见证下,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开启人生新旅程。

  活动现场,精心布置的鲜花拱门、随风摇曳的气球、温馨浪漫的背景板,处处洋溢着甜蜜的氛围。新人们着中式秀禾服,乘坐公交车抵达现场,在花儿情歌对唱的指引下走过红毯,以实际行动告别“大操大办”,树立婚事新办、简办的社会新风。

  如今,践行低彩礼、婚礼仪式简约而温馨,正在中卫乡村蔚然成风。

“炕头会”上讲新风:让移风易俗“声”入人心

  “以前总觉得彩礼要得少没面子,听了‘炕头会’上讲的那些高额彩礼致贫的案例,我才明白,幸福婚姻真不是靠彩礼堆出来的。”沙坡头区永康镇彩达村村民孙学义感慨道。

  如今,这样的感慨已然成为一种默契。中卫市创新采取“炕头会”“田间讲座”“舞台课堂”“文化大篷车”等形式,扎实开展反对封建迷信、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政策宣讲、文艺巡演、法律普及宣介活动1440场次,让移风易俗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仅如此,中卫市组建“高额彩礼监督员”队伍238支,发放“零彩礼”“低彩礼”倡议书2.5万份。“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题专栏开展系列专题报道170期。发布《拒绝天价彩礼 为爱减负》《让婚姻始于爱 让彩礼归于礼》等动漫视频、方言广播剧130个,征集展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主题优秀公益广告作品200份,以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语言,让群众深入了解婚俗改革的重大意义,营造全社会抵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的浓厚氛围。

“两报告一承诺”+集体婚礼:源头治理树婚恋新风

  中卫市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督促123名村“两委”及村监会成员、农村党员带头报告相关事宜,发挥示范作用。742名驻村干部主动入户走访,逐村建立适婚青年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引导”,从源头上预防高额彩礼滋生。

  “我们办婚礼没要一分钱彩礼,两个人一起奋斗,比什么都实在。”在中宁县举办的一场集体婚礼上,新人李晓和丈夫笑容灿烂。今年,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公益相亲、青年联谊活动46场次,为年轻人创造相识相知的机会,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值得一提的是,中卫市深化婚俗改革试点,建成中宁县丰安屯婚俗文化基地、恩和镇红梧村村级社工室,创新建立“442+N”工作机制(即落实“四个一”包抓机制、建立四级组织体系、组建两支队伍、树立N个典型),为婚俗改革提供坚实组织保障。积极推行“社工+婚姻家庭”服务模式,及时介入婚嫁流程,已提供服务1800人次。同时,排查化解婚恋家庭矛盾纠纷2140件,有效防范“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

“彩礼”换“加分”:政策激励涵养文明乡风

  今年年初,在沙坡头区柔远镇刘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宴会厅,一场简约喜庆的“零彩礼”婚礼如期举行。“我们不要彩礼和房、车,只希望他们小两口幸福。”村民刘仲平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们一家与刘台村“两委”商议后,选择在刘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办女儿女婿的婚礼。现成的宴会场地不但节省了酒店场地费用,还大幅减少了宴请开支。

  中卫市不仅做“减法”,减轻婚嫁负担,更注重做“加法”,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新风。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在社区工作者招考中予以加分,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中优先考虑,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同时,统筹各类支农资金16.26亿元,优先支持这些家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创办家庭农场,拓宽增收渠道,让“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更有底气。沙坡头区聚焦粮改饲项目,中宁县细化养殖业补贴标准,海原县企业优先招聘“低彩礼”家庭人员并发放优厚工资福利,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家庭。

  如今,厉行节约的新事多了,遇事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一股股新风正气在中卫大地升腾而起,为彩礼“降了温”、为婚姻“加了分”。这场关于婚姻与礼俗的深刻变革,在中卫农村绽放出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