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卫新闻 > 正文
奋进的中卫,我们的“十四五”系列报道③|“四新”产业挑大梁,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2025-10-23 10:02: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曾被黄沙裹挟。如今正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业态“四新”产业为核心引擎,在西北大地奏响转型发展的强劲乐章。

  一块块高精度铝板接连下线,蓝色光伏板与金色沙丘交相辉映,服务器机房的持续运转替代了往日的风沙呼啸,中卫正经历着深刻的产业变革,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已然崛起。

新材料筑基:聚“材”成势,锻造产业硬支撑

  新材料产业是中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十四五”期间,中卫市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高聚合纤维材料、高品质晶硅材料、高能级储能材料、高分子化工材料五大核心板块,全力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中西部新材料产业集聚高地。

 

宁夏宁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在宁夏宁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百米长的智能化辊底生产线正以±0.01毫米的超高精度批量生产铝基覆铜板。“多年来,我们深耕铝基新材料产业,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推动铝基产业从初级加工迈向精深制造,从传统领域迈向前沿应用。”公司总经理付斌介绍。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宁创科技成功带动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中宁工业园区。

  与此同时,以和光为代表的硅基新材料、以天元锰业为代表的锰基新材料加速壮大,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生态链。中卫市制定出台《中卫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持续引育链主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五大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21年的87.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85亿元,成为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新能源扬帆:“绿”动沙海,赋能可持续发展

  中卫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近年来紧抓“沙戈荒”大基地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让沙漠戈壁变身绿色能源宝库。

  作为“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在昔日荒芜的沙地上全速推进。走进基地,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边连绵的沙丘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独特的生态能源画卷。

  据了解,“宁湘直流”工程配套电源总装机规模规划1764万千瓦,其中在中卫市规划布局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达850万千瓦。“首期300万千瓦光伏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57.8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192万吨标准煤。”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工程师潘战国介绍道。

  目前,中卫市正全力建设国家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127个,全国首批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率先实现并网发电。中卫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55万千瓦,占全区装机容量的30%,稳居全区第二位。

  在发展过程中,中卫市积极探索“算电协同”发展模式,建设中卫数据中心零碳园区,推动50万千瓦源网荷储光伏自发自用和150万千瓦风电绿电交易,为数据中心企业提供更高比例的绿电供应;打造硅基、铝锰基产业绿电园区,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配套建设电网、天都山和甘塘75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鼓励清洁载能产业实现绿电自发自用,就地消纳,基本形成“绿电供应+低碳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新基建架梁:筑“数”为基,打造绿色算力之都

  凭借与美国凤凰城极为相似的沙漠环境和气候资源,中卫市在沙漠戈壁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云计算发展之路,从“数据洼地”迈向“算力高地”。

 

俯瞰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资料图片)

  2020年12月,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21年,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宁夏·中卫)枢纽节点获批,中卫市成为全国首个“双中心”城市,跻身国家级算力枢纽行列;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宁夏成为国家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中卫市被确定为国家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2023年,中卫建成全国首批“万卡+”智算基地,8.8万张GPU算力卡昼夜运转,每秒可完成4.4万亿次运算,算力支撑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算力投资、标准机架、高端算卡、算力规模实现一年“四个翻番”,智算规模在全国十大集群中排名第三,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四。

  按照“大规划、大基地、大融合、大发展”工作思路,中卫市奋力推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能源优势,成功实现从“数据中心承建者”向“算力服务提供商”转型。目前,中卫市正加快构建“一园两区”空间架构和“算力供给+应用开发+产业孵化”全链条生态,初步形成了涵盖数字信息产业上游网络设备和配套基础设施制造、中游数据存储运算和加工清洗、下游算力和数据应用的完整产业集群。

新业态焕新:“态”聚活力,激活文旅消费新潜能

  中卫的发展活力,不仅体现在工厂车间与数据中心,更彰显于无垠沙海与璀璨星空之间。以文旅融合为代表的新业态,正为这座沙漠水城注入鲜活持久的经济动能。

  今年夏天,“青春漠漠搭·2025沙坡头音乐节”点燃了中卫沙漠的激情。音乐节期间,中卫在线旅游人次同比增长超31%,消费金额增长约37%,生动诠释了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国庆长假,游客在沙坡头旅游景区游玩。(资料图片)

  沙坡头旅游景区从1984年起步时的游客寥寥,发展成为如今被誉为“沙漠迪士尼”的全国5A级景区。以沙坡头为核心,文旅辐射的“涟漪效应”不断扩散。紧邻的沙坡头村、鸣沙村、鸣钟村深度联动,共同打造旅游区。鸣钟村的“星空在野”民宿旺季入住率超90%;沙坡头村的农家小院让曾经的货车司机赵忠林年纯收入超30万元。

  20公里外的中卫市区作为文旅发展“大后方”同样焕发新生机。中卫市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的大漠味集·向阳街,如今灯火通明、人流如织,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消费地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卫市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星星的故乡”文旅IP被纳入全国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新需求典型案例。2021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084.66万人次,累计旅游花费310.08亿元。

  漫步今日中卫,戈壁滩上的蓝色光伏矩阵与沙漠中崛起的现代数据中心相映成趣。中卫已成功转型为拥抱“四新”产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从黄沙戈壁到创新沃土,中卫的变迁正是中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