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创建文明城市专栏 > 正文
关爱保护未成年 |中宁县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2025-08-19 10:01: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以前总觉得离婚后给够抚养费就尽到责任了,直到收到那份《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才明白,孩子盼着的不是钱,是陪他说说话、问问他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近日,市民伏某在与中宁县妇联工作人员交流时感慨道。

  近年来,中宁县以“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法为抓手,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1个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个12338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12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12个12338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实现县乡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辅导功课,他们眼里的光越来越亮,这就是最幸福的事。”谈起自己帮扶的困境儿童,爱心妈妈刘洁满是温情。在中宁县,像刘洁这样的“爱心妈妈”有672名,她们组建了7个工作室,常态化结对帮扶困境儿童590余名,累计发放慰问金及物资超105万元。同时,全县开展了13场家庭家教家风宣讲、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1700余名家长在课堂上学会了与孩子“好好说话”的秘诀。司法机关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责令家庭教育指导等举措,让“父母之责”从理念真正落地为日常行动。

  同时,中宁县建立“安防达标+心理护航”双保障机制,织密校园安全网。全县112所中小学、幼儿园已实现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等安防“四个100%”,公安部门开展285次专项检查,整改隐患13处,为校园筑起“铜墙铁壁”。8间温馨的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内,8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静静守候,让孩子们的心里话有了倾诉的角落,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安全成长的港湾。

  “我们推行‘宣传引导+联合执法’协同机制,通过新媒体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新闻、普法视频、公益海报持续推送;县委宣传部、公安、市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常态化检查校园周边场所、整改安全隐患,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保护圈。”中宁县妇联主席马奋玲说,针对网络环境,县公安部门严格落实7×24小时网上巡查机制,清理有害信息;县文广局针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网信办妥善处置涉未成年人不良舆情,共同筑牢网络“防火墙”。

  此外,中宁县完善“经济救助+心理关爱”全链条机制,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散居孤儿津贴提至每月1200元,为394名儿童发放津贴284万元,为1564名低保儿童发放救助金72.25万元;“心手相牵·温暖‘童’行”困境儿童心理帮扶项目深入开展,完成385人次心理评估;“教育+成长”关爱体系实现义务教育至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