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正文
聚力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卫篇章|做好“节水文章”守住“生命之源”
2025-02-24 11:28: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水,事关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全面推进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推进水资源向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转变,探索走出一条水资源高效利用、城镇集约发展、产业绿色转型之路,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出台《中卫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中卫市“四水四定”主要指标(2024-2027年)》等,按照《宁夏“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合理分配13.44亿立方米取用水指标,统筹调配全市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用水,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做到科学调水、合理分水。同时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加快水利补短板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黄河中卫段河道综合治理、贺兰山东麓(卫宁段)防洪治理工程;

  ——实施沙坡头区看透山调蓄水库等19个水利项目;

  ——完成中宁县大佛寺沟等12条山洪沟道治理及4座水库除险加固;

  ……

  一条条河道,一个个蓄水池……通过一一个建设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支撑”“水保障”。

  “有了黄河水,瓜果蔬菜都种起来了,每亩节水200多立方米,水费降低近40元。”海原县西安镇潘家湾村种植户杨彦军说。

  伴随着宁夏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通水和西河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投用,黄河水跨越万千沟壑,顺利流入西安、海城、关桥3个乡镇的12万亩农田中,灌区作物如愿以偿“喝”上了黄河水,12564户65140人受益。

  如今,走在海原县田间地头,细密的节水管道精准地将黄河水滴灌到每一株作物根系,农田“喝水”实现“小口慢饮”。据测算,西安灌区全面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后,亩均较现行标准灌水量节省239立方米、水费降低了38元。

  除了推进农业节水领跑,我市还推进实施工业节水增效,坚持将工业能耗“双控”及企业节水工作作为工业企业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抓手,推动节水优先发展与生态双赢。

  走进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一排排相互交错的管道环环相扣,延伸出横跨整个生产车间的支线,就像数条灵活而又强大的脉络,将中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用水环节。

  记者了解到,2022年沙坡头区进行用水权改革,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获批年水权指标157.96万立方米。因水权指标受限,该企业自挖节水潜力,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先后实施了“1000吨/天中水回用项目”,申报了“高盐废水物料回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自1000吨/天中水回用项目实施以来,每年可节约用水量50万立方米左右,中水回用装置投用对公司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大作用。”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能源管理部副部长孟少强告诉记者,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公司内部水资源综合化利用,改善了循环水的水质,减轻了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为我市工业企业节水树立了典型。

  除此之外,宁夏三雅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利用活性载体作为介质,将生产、生活废水统一处理,一举实现了废水安全排放、“三废”处理成本减少、避免环境污染目标。

  我市积极推进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项目,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350万立方米以上,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8%、工业园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5%,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之内。

  做好“节水文章”,守住“生命之源”。如今,在中卫,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到农业、从生活到生态,一场场节水革命劈波前行,一张张“富”水名片从这里传播,也将这个城市点缀得更加璀璨。

【作者】:全媒体记者 汪文慧 黄浩 何洋

【编辑】:姚廷银

【责任编辑】: 张凤玲

【监制】:

【稿件来源】:中卫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