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市农民最大的感受,就是腰包鼓起来了。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3元,同比增长1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个百分点——
中卫市农民增收致富提升行动,指向明确,收获殷实。
产业赋能:群众增收摸得着
产业兴,百业旺。
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村民郑山信依靠养牛打了一记漂亮的“翻身仗”。
郑山信只是海原县农民依靠养牛致富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海原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来抓,全力促进肉牛产业“提质、扩量、增效”高质量发展,依托“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向1万余户农户赊销基础母牛3万多头。全县培育规模牛场、肉牛养殖合作社等227家,养殖户2.7万余户,基础母牛存栏达到8万余头。
融合发展:幸福生活过得好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村民正享受着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福利。
何滩村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从以前的“空巢村”变成如今的“凤巢村”,原来的农业村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村”。
不仅如此,去年何滩村盘活闲置土地和农房,打造“原舍依田”自然庄园,自5月份运营以来,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创收30万余元。以党史知识、乡村振兴等为主题打造“网红墙”,绘制了3D彩绘画140余幅,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打卡,大大提升了何滩村的知名度。
生态优先:为民之路看得见
绿色是农业现代化的基色和底色。
近日,记者走进沙坡头区永康镇永乐村,一个个红了“脸”的苹果挂满枝头,田间地头处处可见采摘、分拣、装箱的村民。

在沙坡头区兴仁镇西里村村民黄彦明的抖音直播间里,黄彦明正在介绍他的富硒枸杞:“这是一款可以当零食吃的枸杞,它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硒元素……”
“何时剪枝,何时施肥,施肥多少,都按照标准来,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增加了收益,今年我种的240亩枸杞比去年增加近10万元的收入。”谈及效益,黄彦明笑得合不拢嘴。
黄彦明的高收益,得益于富硒产业示范园。近年来,为了助力农民增收,我市坚持 “绿色兴农”,大力实施“三品一标”工程,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个、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8个,打造富硒产业示范园12个、富硒蔬菜产业示范园3个,累计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各类特色农业品牌92个。
产业兴,百姓富。如今的中卫农村,向着富裕、幸福、美丽生活奋斗的景象随处可见,乡村振兴道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