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 正文
南塘村的“三级跳”
2021-11-11 01:57: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中宁县太阳梁乡南塘村,曾经无名无人的荒滩山地,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党和政府生态移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和深入推进,不仅漂亮地完成了其蝶变“三级跳”中的前两跳,也跃出了她赋能后的第三跳…… 

  第一跳:搬迁解决温饱

  34岁从老家固原市原州区黄庄乡举家搬迁到南塘村,如今已50岁的董学礼回忆起当时的选择,话里充满坚决和自信:“老家山大沟深,干旱缺水,地里刨不上食,肚子吃不饱。来这里就为黄河水,盼着有了水,生地务劳几年就是熟地,在这还能外出打工挣钱,关键是能吃饱肚子呀!”

  一边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另一边却是“一方水土能养活更多人”。就这样,迁入南塘村的移民越来越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实施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等移民工程,6次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南塘村迁入人口越来越多,曾一度达到900多户4000多人。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咱这里引来了黄河水,种地的种地、打工的打工,大家的温饱解决了。”南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谈起群众搬迁的初衷变为现实的那一刻,依然很激动。他说,南塘村原名“1村”,属宁夏农垦集团太阳梁生态移民安置区,2016年移交到中宁县管辖,后改名为南塘村。

  “十多年前,搬到南塘村的百姓温饱基本没啥问题,但日子过得离城里人的还远着呢。脑瓜子灵的日子有起色,老实务农的也就刚吃饱饭。村里的路没有硬化,村里村外荒滩很多,遇上风天,沙子打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疼。”村民金录仁回忆说,那时候他家的年收入不到2000元,日子真正开始大变样,还得从2016年说起。

  第二跳:脱贫实现小康

  “2012年,我家从固原搬到这,虽说种地有水,但处处得花钱呀,只能不停地打工维持生活开支。”说起刚搬迁到南塘村面临的窘境,村民马国梅记忆犹新:“当时刚搬来,还没‘站稳’,肚子能吃饱,嘴巴吃不好。住是有房子,但不阔气。老人看病娃娃上学,不是难就是远……”

  2016年,马国梅家的日子迎来了转机。这一年,马国梅家和很多南塘村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陆续到位,马国梅两口子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勤劳奋斗,家里的地流转变了现,自己到政府引来的宁夏牛一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上了班,丈夫不再务农跑上了运输,家里的收入从2012年的2000元一下子“蹦”到了去年的58800元。日子活了、火了,美滋滋的!

  脱贫攻坚让南塘村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村里有了肉牛肉羊肉兔养殖、枸杞桃树种植、劳务输出等大大小小的产业。部分贫困户享受优惠政策,入股奶牛养殖园区每年分红。只要肯干,挣钱的地方到处都是。村民的居住环境也在这几年有了很大改善,有人盖起了小二层楼,硬化路一条接一条,就近的卫生室、学校,方便了看病、方便了上学……

  2020年,南塘村整村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小康生活就在这一年的某一天来到了。

  “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干。”感受着马国梅一家的喜悦,王学军的话让人多了一些期待。

  第三跳:赋能走向振兴

  今年国庆节前后,南塘村54岁的李成忠天天到村里在建的中心广场工地打下手,他心里的美,不仅有广场建成后带残疾妻子来锻炼的期盼,还有今年入股村里奶牛养殖园区分红的8000元钱。算算账,今年收入又多了1万多元。

  “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今年,让人长精神!”李成忠乐得合不拢嘴。

  李成忠口中的“长精神”,说的便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乡村振兴所实施的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四大提升行动”所带来的改变。

  对于这短短几个月的大变化,南塘村村委会主任马国虎说,南塘村有常住人口717户3333人,去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8000元,其中70%来自外出务工。自治区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以来,市上包抓领导多次蹲点调研,明晰了“南塘村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收入结构不稳定,特色产业单一且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紧接着是一系列“提升”“振兴”办法措施的落地南塘。

  马国虎专门细数了赋能后的南塘村,产业发展、居住环境、百姓生活等等各方面所发生的最直观改变——

  在产业发展稳增收方面,流转盘活土地6262亩,扩大枸杞、桃树种植面积;扩增143户村民入股奶牛产业园,户均分红8000元以上,年底扩大到500户;庭院牛羊集中“出户入园”;新开工建设两座10万立方米蓄水池;启动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到今年9月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较同期增长1300元。

  在改善环境破陋习方面,年底前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建成一个中心、五个村广场;持续植绿增绿,全村无一寸裸露土地;主干道路及村庄巷道全部硬化;年底实现水冲式厕所全覆盖;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合理处置144户闲置住房。

  在解决民忧增福祉方面,农村幼儿实现就近入园;远程会诊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对老化地埋入户管线及化粪池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加强技能培训让农民实现就近务工。

  在党建引领发展方面,创建“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南塘村的问题清单开始变成幸福清单……

  走上南塘村的一处山脊,举目望去,片片杞林桃林郁郁葱葱、座座牛棚羊棚延伸延展、栋栋红砖瓦房排排舒美……恰似一幅展开的壮阔乡村美丽画卷。走入这幅画卷,南塘村发展到今天的蝶变,可以说浓缩和承载了我国西部众多乡村巨变的过程与相似的故事。

  同心同向向振兴。南塘村的第三跳,就在落地的那一刻!(全媒体记者 马永福 梁旭强 杨雪 谭勋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