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四水四定 > 正文
四水四定|精打细算让每滴水活起来 ——中卫市坚决打好“四水四定”主动战系列报道之一
2024-05-13 16:06:00      【打印本页】    字体:[][ ][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落实以水定城定人,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不断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深入推进城乡生活节水、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城镇绿地布局,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前我们使用的都是容量为6升的冲水马桶,很费水,自政府补贴换成了1.4升的‘一杯水’智能式马桶,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提高了冲水效果。”近日,谈起实施老旧小区节水器具和技术设备示范应用带来的“福利”时,家住沙坡头区滨河镇长城小区的何凤华夸赞道:“过去一个月马桶大约用1.4立方米水,现在连0.7立方米水都不到,一年下来,可不是小数字。”

  长城小区建成于1998年,是中卫市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之一。在未实施老旧小区节水器具和技术设备改造前,实行单元楼水表收费、水管“跑冒滴漏”都要算在水费里,居民意见很大。2021年,相关部门针对城镇生活节水与集约利用效率不高,从生活节水器具推广、住宅小区远程智能水表入户的普适性提升,实施了老旧小区节水器具和技术设备示范应用,通过 “政府补贴、项目配套、企业优惠、居户自出380元”完成了小区居民69户节水马桶安装。

  “我们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由地方配套资金对小区供排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将供水入户钢管立管全部更换为PPR管,降低了供水管网漏损率。在试点项目支撑下将原机械水表更换为远传智能超声波水表,实现远程计量和用水监控,减轻了抄表员入户抄表的劳动强度。”中卫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利用服务中心主任曹吉平说,我市通过打造节水型居民小区示范典型实现了用水监控和漏损防控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漏损率,促进居民小区科学用水、合理用水,增强小区居民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

  节水器具普及、应用推广和节水载体创建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污水再生利用则是提高城市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内容。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一方面避免了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同时通过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起到了非常好得节水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节水型校园创建。”4月23日,在沙坡头区北干梁水管所、郭滩学校污水处理括环利用项目现场,沙坡头区郭滩学校校长周兆洁说。

  沙坡头区东园镇郭滩学校地处农村地区,过去学校厕所用水及其他生活污水基本不经任何处理长期直排到学校后边的排水渠,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因为没有节水设备,每天仅学校冲厕用水量高达240多吨,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循环利用项目,用水量降至每天10吨。不仅如此,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校园生活再生水绿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现了校园生活污水的高效循环利用。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由污水处理系统、再生水池补水系统、再生水绿化滴灌系统、再生水冲厕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再生水绿化灌溉冲厕控制系统组成,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接收灌溉信息、冲厕信息,并可通过INTERNET网远程控制现场设备。“项目运行至今,节水70%以上,每年节约水费16.6万元,生活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也对当地地下水源的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曹吉平说。

  除了深入推进城乡生活节水,我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为主线,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根据各县(区)水资源禀赋、供水保障能力,完善城区规模、空间等布局,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等环节,健全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等体系,推动城市协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着力推进重点城镇集约化布局,不断改善城镇供水条件,逐步实施县城供水工程“双水源”建设,提高城镇生活用水保障率。

  不仅如此,我市还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升城市对雨水的利用、调蓄、吸纳能力,让城市地下“毛细血管”更畅通。同时,科学规划城镇绿地,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绿,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等方式对园林绿化进行灌溉。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不断激发城市节水内生动力,更好地用活水资源、激活水市场、盘活水价值,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新突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全媒体记者 汪文慧

【编辑】:邱丽琼

【责任编辑】:

【监制】:

【稿件来源】: